生活 │ 關於「精準」這個詞彙

 


最近在職場上對我的評價中,有人用到了這兩個字 —「精準」,這個詞彙的意思是「小心並且謹慎,做到與事實相符的準確度」,這個形容裡面強調了小心謹慎以及事情的準確性

我自己的感覺是這個單詞同時帶著褒義貶義:褒義當然是指做事快狠準的態度,不拖泥帶水,一定把整體規劃的完整並且流暢的執行,指尖在鍵盤「喀噠噠」的敲下計畫表,按表操課,時間到了就雷厲風行的執行,就像琴鍵上的每一個音符都敲在節拍器上面一般,保持節奏感的緊湊工作,全力奔向設定好的目標。時間到!工作完成!打卡下班!就像掐著時間看完一本書一樣,在指針指到整點的同時讀到最後一個字,「啪」的一聲闔上書頁,頭也不回的瀟灑離開。

一開始的我,其實非常陷入這種自我良好的狀態中,直到我感受到這個詞彙的貶義:「精準」這個詞意即「不會少,但也不會多」,一但目標設定完成,所有的路徑都規劃好,那我就只會走這一條路,最「精準的」道路,不能繞路,也不能被迫中斷,一切的變數都會使人焦躁不安,就算到最後平順的、毫無驚喜的直直走到盡頭,一切就隨著一個斗大的句號戛然而止,就這樣凝滯住,直到開啟下一個專案、訂下下一個目標、許下下一個願望為止。

我漸漸地發現這樣的現象不只有在工作上發生,就像得了精準病一樣,這樣的症狀像疾病一樣蔓延到生活上,又或是說,我本來就是這樣沒有自覺的一路走過來,直到這一刻終於獲得驗證一樣。

所以其實我是來解釋網誌停更這件事情的,這也甚至稱不上是解釋,應該算是一個自我思辨的過程。我確實在今年度的時間裡,反反覆覆的省思了這件事,這也讓我茅塞頓開,為什麼生活會有深深的停滯感(除了疫情不能旅行之外 — 雖然這部分確實讓我的鬥志與靈感消失不少),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在目標設定與執行的過程太過「精準」了,這要回溯到當時決定開始規律更新網誌的時候,我就設下了一個簡單的目標,我希望網站的質和量可以到達「Google 可以讓我開始投放廣告」的標準,這確實不是一個很好的開端,尤其是對於計畫偏執狂來說,我爬了很多文章,開始規範自己寫文章的頻率和規劃要寫的內容,但這件事就像是跟看不見的存在進行漫長的搏鬥一樣,並沒有說你的更新頻率多高或是文章數量多少,就能夠達成審核標準。

不停修正再修正的規劃中,從單純爬格子的樂趣,漸漸轉變為朝向那個未知的目標奮力攀登的日常,終於,大概認真更新一年多之後,AdSense之神(?)終於光臨了。但達成目標之後我的感覺並沒有欣喜或是擁有更多的成就感,而是像終於結束一個失控的專案一樣,對於更新網誌再也提不起任何興致。這可以套用到我生活中的很多事物,工作也是這樣、生活中自己生成的每一個目標也是這個樣子,甚至連玩遊戲也是這個樣子,一但抵達了設下的目標,接下來就什麼也不剩了。

但其實「Google 可以讓我開始投放廣告」並不是我想要開始的初衷,身為INFJ型人格,輸出文字、想法、畫面、故事,都是能夠合理釋放能量的方式,也是我能與世界快樂溝通的管道(畢竟面對面交流想法對於I性格實在太負擔),但卻被自己的J性格(傾向於計劃活動,並早早地作出決定,從可預見性得到掌控之感)完全毀滅殆盡。

當我察覺到這件事情的發展脈絡之後,我突然想明白生活中的停滯感,就是人格特質太衝撞,容易自我毀滅的特性在作用,看著遠方的目標、看著預先畫好的路徑,沒有任何人逼迫卻自己走上這條道路,完全沒有辦法看清楚現在,也沒辦法看清楚周遭,F性格(感性)在這之間就像被晾在一旁的孩子,雖然不吵不鬧但是越來越受傷,整個人的能量也越來越枯竭。達到了某個目標也只有深深的舒了一口氣的放鬆感(大概就只能維持吐出那一口氣的長度),而不是成就感,更不用說是快樂了。

是的,不快樂,就像看著吊在前面的胡蘿蔔趕路的驢,而且那根胡蘿蔔還是自己綁上去的ㄧ樣。思索了一段時間,所有人格特質大打了一架之後,我決定擬定新的計劃(是的!別懷疑,這很INFJ),我決定設立的超長期目標是『提升幸福感』,其中分為三個小的目標『自己的快樂』『所愛之人的快樂』『他者的快樂』,然後我終於從那條該死的既定道路裡走了出來。

更改目標之後做的第一個決定,就是辭職,對著那位曾經說過我做事「精準」的主管遞出了辭呈。我確實知道如何提升自身的幸福感,從來就嚮往多采多姿的生活,被綁在同一個地方,重複做同一件事,很容易讓我再次陷入這種麻木的狀態,所以我打算接下來,去更多的地方、學習更多事物、投入更多的陪伴、創造更多的價值、分享更多的訊息、幫助更多的人,因為目標是『提升』而不是一個確切的數字、「精準」的某種狀態,只提升1%也是提升,超過100%也是提升,我的人生終於能夠順暢的一路往前欣喜狂奔,而不是隨著一件事情結束的石頭落下而停下。

寫了這麼多,其實只是想要update我現在的狀態,辭職了,會持續更新的,謝謝大家!


ps.首圖是食材與做法都很隨意的醜司康

留言

張貼留言

熱門文章